国际自我保健日专家媒体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7月24日“国际自我保健日”当天,由《自我保健》杂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拜耳健康消费品等联合发起和组织的“关注自我保健,普及合理用药”专家媒体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本次座谈会聚集了来自学术界、医疗临床、行业协会以及大众媒体在内的来宾和代表,活动围绕 “关注自我保健,普及合理用药”为主题,邀请了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顾沈兵会长,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陈胜良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分别就健康素养与民俗健康新解、夏季胃肠道自我保健以及合理用药与家庭常备药的话题进行了专题科普。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将当前健康中国的行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自我保健与药疗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震表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健康不再仅仅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国家将更加重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的联动,今天我们以‘国际自我保健日’的契机,搭建这样一个跨领域的对话平台,快速响应国家号召,将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精神落到实处。”
国际自我保健日(International Self-Care Day, 简称ISD)于2011年由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发起设立,定于每年的7月24日,倡导全球民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时时刻刻关注自我保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关于卫生自我保健干预措施的第一个综合指南,肯定了自我保健干预是卫生保健的一种补充方法,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筹建一个自我保健实践社区。有证据表明,自我保健使卫生提供者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并在最需要的地方使用他们的技能1。
拜耳健康消费品医学部负责人胡敏表示:“拜耳在中国已经走过136年的历程,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拜耳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参与自我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涉及多个类别的自我保健解决方案,开展科普工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众对自我保健的认知。拜耳深信,自我保健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也可以让整个卫生系统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其他组织持续合作,共同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次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顾沈兵会长引用传统医学理论,将健康民俗的传承与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解析了民俗养生在中国居民健康和疾病预防中的积极意义。
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陈胜良教授应夏季高发的胃肠问题进行专题科普,通过列举夏季常见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系统解释胃痛的发病病因,提供夏季预防胃病、合理用药的建议。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在活动中介绍了合理用药原则及家庭药箱的配备建议。他指出过度用药、用药不足和错误用药导致了稀缺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广泛的健康危害,药品的合理使用、居民用药基本知识的具备,对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健康损害至关重要。他特别强调了家庭药品储备的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了家庭常备药的选药原则供参考。
与会专家也就各自分享专题中的科普细节,与在场的媒体、行业协会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 Expanding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with self-care interven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