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四度携手北京大学,持续助力中国源头创新及新药研发转化

​​​​​​

北京,2023710 近日,拜耳与北京大学签署双方第四期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助力涵盖肿瘤、心血管及肾脏、免疫,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多个重点领域内的基础研究成果向新药研发转化,并加速推动药物研发价值链上的前沿技术研究。

根据协议,拜耳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资助双方合作研发项目,并奖励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药物创新方面做出卓越科研贡献的科学家。

 

拜耳与北京大学近日共同签署了《拜耳-北京大学第四期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拜耳与北京大学建立了科研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北京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推进药物发现转化研究,拜耳为合作研发项目提供资助。双方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续签该协议。最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进入第四期阶段。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与开放创新代理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拜耳与北京大学建立多年的成功合作进入到了新的篇章。虽然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给我们的合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双方团队依然保持紧密合作与学术交流,积极推动科研及药物创新进展。此次合作续签体现了拜耳对中国正在蓬勃涌现的科技突破与创新成果的重视与持续承诺。期待未来我们继续携手北京大学,探索更多开放创新模式,把突破性科研成果转化为更多创新治疗药物,造福广大全球患者。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吴虹教授说:北大作为高校,一直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勇担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自2014年起,北大利用自身优势,与拜耳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共同携手,在促进人类健康共同目标下,推动生命科学与医学科技的发展,实现校企双赢,最终惠及中国和全球的患者。”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业务发展与开放创新代理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博士(左)与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吴虹教授

 

过去九年来,拜耳和北京大学共合作开展了26个联合研究项目,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后发表了7篇合著论文。其中作为最新的合作成果之一,于202212月在国际SCI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的题为平行单细胞和批量转录组分析揭示胃癌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特征正是来自于拜耳专家Helge G. Roider博士与北京大学张泽民教授的联合研究成果。

此外,为鼓励和表彰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药物研发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拜耳与北京大学联合设立了拜耳讲席教授拜耳研究员拜耳博士后奖。高宁教授、谢晓亮教授、于翔教授、盖锋教授与陈雪梅教授等北京大学知名学者都曾获得拜耳讲席教授的殊荣。

作为公司在中国长期承诺的重要组成,拜耳高度重视并持续关注本地科研合作,大力支持中国源头创新及新药研发转化,先后于2009年及2014年分别与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科研合作。截至20236月,拜耳与这两家中国顶尖学府已累计开展99个联合研究项目,涵盖新靶点的发现及结构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新分子形式药物、新化学合成方法及创新剂型探索等方面。

 

关于拜耳处方药中国合作创新中心

拜耳处方药中国合作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全面负责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在本地的外部合作策略及相关工作,包括业务发展、授权许可、开放创新等范畴,促成建立外部合作,并协调合作联盟管理工作。作为公司全球合作网络的重要组成,团队积极融入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圈,持续深化与生物医药企业、初创公司、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的沟通协作,寻找并评估本地创新成果及合作机会,覆盖从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发直至上市后的药物全生命周期。

 

关于拜耳

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与农业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克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挑战,造福人类和地球繁荣发展。拜耳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对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和业务增长来提升盈利能力并创造价值。在全球,拜耳品牌代表着可信、可靠及优质。在2022财年,拜耳的员工人数约为101,000名,销售额为507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为66亿欧元。更多信息请见www.bayer.com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包括拜耳公司管理团队基于当前设想和预测所作的前瞻性声明。各种已知和未知风险、不确定性和其它因素均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实际运营结果、财务状况、发展或业绩与上述前瞻性表述中所作出的估计产生实质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在拜耳官方网站www.bayer.com上的拜耳公开报告中讨论的那些因素。本公司不承担更新这些前瞻性声明或使其符合未来事件或发展的责任。